许江,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为人民发声,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在文化艺术领域,他长期担任上海双年展艺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在教育领域,他被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国家级领军人才、浙江省顶尖人才、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教学名师,并在2022年7月入选“首届浙江省教书育人楷模”,这是对其在教育领域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
许江,1955年8月出生于福建福州,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和教育家,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1982年,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此后便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他曾担任福建省文联《福建文学》编辑部美术编辑,在基层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1986年,许江担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讲师,正式开启了他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征程。1988-1989年,他前往西德汉堡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研修,在国际艺术的前沿阵地汲取养分,拓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
许江的绘画能力和努力贯穿了他整个艺术生涯。他少年时代即展现出绘画天赋,即使在插队落户、工厂学徒等艰苦环境中,也从未放弃对美术的坚持。他每周步行几十里山路去教山里的孩子,工作之余挤时间画画,这些都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勤奋作画,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即使在担任院长期间,他也从未停止创作,每年都坚持去各地写生,寻找创作灵感。他的“葵园”系列作品,正是他多年来深入生活、感悟人生的结晶。他用长笔重力作画,甚至在画布上刺出洞,掌心磨出老茧,这种忘我的创作状态令人动容。
在艺术创作方面,许江的作品涵盖了油画、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风格独特,内涵深刻。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展览中展出并获奖。1984年,他的油画《华侨姐妹》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1987年,油画《渔夫》入选“美国Beyond the Open Door展”;1989年,装置《神之棋》入选“汉堡美术学院‘89展’和‘德国国际青年艺术家联展’”。此后,他的作品更是频繁亮相于各类国际艺术大展,如1998年油画《世纪之弈》系列参加巴西“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2005年作品《黑瓦·白瓦》系列参加“首届北京国际双年展”并获优秀作品奖等。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更蕴含着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2001年至2020年,他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是该校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院长。他力排众议,支持王澍设计象山校区,这一决策后来被证明是极具远见的。他提出了“构建以东方学为核心的学科链”和“进一步锻造中国美院深厚的人文学风”的教育理念,注重“空间建造与精神塑造共构”,将象山校区打造成为“大学望境”的象征。他积极参与全国两会,连续多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为教育、文化、生态等领域建言献策。他关注艺考改革,呼吁重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他曾两次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及一次提名奖,文化部文化艺术创新奖一等奖,全国文化新闻一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学术奖项,并于2022年7月入选“首届浙江省教书育人楷模”。

在艺术教育领域,许江同样成绩斐然。他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致力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国美模式的绘画艺术教学体系。他以 “具象表现” 绘画方法论引领教学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2009 年 9 月,他与刘国辉、任道斌、司徒立、吴山明合作的 “美术学实践与理论复合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他带领优秀师资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创 “美术学实践与理论复合型博士研究生培养” 方式,受到国际教育领域的关注。
此外,他还带领团队获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并凭借 “‘中国美术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 项目荣获 2023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一等奖。
在2024年华茂“一讲一论坛”的系列活动「中希美育融合」高端对话中,他回顾了中国美育思想从孔子到蔡元培的发展历程,深刻阐释了美育在连接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文化中的核心作用。他对华茂从1998年创办学校以来,持续推动“美美与共”的教育理念和经营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华茂在经济、教育理念等方面形成了闭环,这是其能够持续追求成长并实现持续成长的秘诀。他认为,美育不仅是艺术的教育,更是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的滋养。
他在华茂美堉奖的致辞中,以“啐啄同机”为喻,生动地阐述了美育的真谛:“小鸡在蛋壳里面往外啄,母鸡在外面啄,一个新生命便诞生了。美育需要孩子们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在美化人心的同时美化时代,在美化初心的同时美化未来,让我们啐啄同机,为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美育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他高度评价华茂美堉奖在推动美育事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认为该奖项不仅是对美育工作者的认可和鼓励,也是对全社会美育理念的积极倡导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