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对话世界建筑大师西扎:“美育”之道始于热爱归于交融

作者:

2025-03-12

2021-10-31 来源:甬派客户端

845f462f11369ef221541fed4808db4.jpg

有人说,“从我们内心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在物质供给迫切、精神问题日益显着突出的现代社会,美育正成为一种刚需。

10月29日,首届华茂美堉奖颁奖仪式在宁波东钱湖畔揭开“神秘面纱”。世界顶级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成为全球首个美育大奖——华茂美堉奖第一个国际获得者。

生于1933年的西扎,以修行设计美如雕塑的“诗意现代主义”建筑闻名于世。从早期求学中晚年教学,再到设计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等承载公共教育功能的建筑作品,近70年来,西扎独特的建筑语言潜心于“育人”和“育己”。

“始于热爱,归于交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西扎表示,真正的美育教育应有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视野,只有推动物方文化交融才能更好地帮助人们去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40163948d315482e9f6f7de04c7fce6.jpg

“美育”源于热爱:所见即为所得

西扎出生于葡萄牙马特西诺斯市,有许多精美的宗教雕塑和壁画的海边城市。受环境熏陶,西扎年幼时便爱好画画,“我需要一直画画,这是我愉悦感的来源。”

少年时期的西扎就梦想成为一名雕塑家,大学报考的也是雕塑系。后由于父亲的强烈建议和家境考虑,西扎转入了预期收入更高的建筑专业,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当年的转系途径让他走上了另一条坦大道。

西扎回忆,当时学校开设了三门课:绘画、和建筑。西扎本打算在二年级时结束偷偷转向雕刻专业,但发现对建筑的喜爱已经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我总是沉浸在风景、海上的绘画中无法自拔,当时的我并没有将这种痴迷和建筑联系起来,但这种痴迷确实培养了我的敏锐度。”

随后,西扎将对雕塑和绘画的热爱倾注在建筑中,设计诞生了许多具有几何雕塑感的建筑作品,成就了独特的“西扎式”建筑语言。

有人说,西扎建筑作品中隐藏的每一条直线都了技巧,每一根曲线都充满了笃定。这些作品难以简单归结于其他派别,其独特的美学意义:既简洁又丰富。

西扎早期的项目以住宅和小型共建为主,地点多在葡萄牙境内。位于勒萨德帕梅拉海岸线上的波·诺瓦茶室和拉卡海滨泳池是西扎前期的主要关系设计,将建筑与自然的通过建筑模型表达,标志着明显的空间实验和探索的性质。

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扎把早期的风格先驱到了大型建筑中,开始了真正的社会化实践时期。他的建筑充满了建筑与地域的平衡与融合,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并传承了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主义文化变迁的敏感而受到关注,他创造了保护的空间形式和独特的建筑语言,即所谓的一种“乡土情结”。

可以说,西扎的成功也得益于其实习的美育理念,而对于绘画的热爱是这一切的基础。为了将这种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1966年,西扎受母校波尔图艺术学院邀请担任教授,教授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开启艺术教育之旅。

在物质供应迫切、丰沛、精神问题日益显着突出的现代社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扎认为,美育需要培养,首先在于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从而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不断探寻美学的价值,“提高对美的热爱,同时也意味着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西扎十分认同毕加索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花了很多年学习绘画,也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像孩子一样的绘画。”

因此,西扎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从不将建筑理念强加于人,而是用心去虔诚每个人的内心,真诚地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所见所感,即是我们的创作。”西扎认为,美学教育并不是一种“特别的教育”,而是普遍适应于每个人的。美教育需要就进入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探寻美学的价值,使每个学生保持天性,坚守内心,爱其所爱。

4505f5fbe2af9bb88ed7be685ac5f1.jpg

“美育”归于交融:在交流互鉴中美美与共

什么是美?如何发现美?这是西方文明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东方文明的重要内核。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

在西扎看来,真正的美育应有交流文明互鉴的大视野。这源于2010年,西扎第一次到访中国的所见所感。西扎至今还记得曾经在澳门漫步的时光,一路上、寺庙、大教堂与中国园林交映,充分体现了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和创新融合。这让他又联想到,在里斯本过的曼埃尔努式教堂,哥特式结构的覆盖下传入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元素。

西扎认为,事物方之间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的文明交流,不同的技能和知识持续交错、融合,虽然经历过冲突,但交流融合的大方向却始终未曾改变。

“这虽然只是短暂的停留,但却让我受匪浅薄。”西扎坦言,这令其从建筑这一角度感受和了解中国文化,虽是窥一豹,未见全貌,却也色彩斑斓,绚烂缤纷,“东方文化令我打开了新的视野,为我带来了新的灵感。”

西扎认为,事物方的文化差异源于交流沟通的环境,但为了美的追求一致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和保留事物方各自文化的特质,通过融合创新设计出新的作品。”

一直以来,西扎都在探索设计并建造一套展览空间和美育于一体的建筑。2020年,中国第一个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博物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在浙江宁波正式开馆,该博物馆的设计师就是西扎。其次,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呈三角形形状,由连绵的墙体勾勒而成,使博物馆整体完整的精美的曲线感,而不是大开大合似的棱角分明。

在西扎看来,美育实践的载体有学校、教材,也包括建筑。作为平面的纸质材料,建筑不仅能够增强人洞察的感受,还可以实现层次的探索和体验,“人可以从光线和线条的不断变化中感受什么是美。”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面貌不断更新换代,西扎所设计的建筑不仅成为引领时代的标志杆,在城市文化塑造、大众美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独特的建筑语言,潜心于“育人”和“育己”的西扎获得了首届华茂美堉奖。在西扎看来,该奖项通过是一种荣誉,更意味着一种责任,“交流与理解——我想这是华茂美堉奖的意义所在和所要传递的关键信息,也是未来我想要奋斗的,让更多的人在感受东西方文明交融中发现美、传承美。”

原文链接 对话世界建筑大师西扎:“美育”之道始于热爱 归于交融-甬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