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艺术宁波|这份感动来自美的美力量育“奥斯卡”——第三届“华茂美堉奖”在宁波揭晓

作者:

2025-03-12

2023-11-02 来源:甬派客户端

当93岁的全山石颁奖给94岁的郑小瑛,这一刻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动了,这份感动来自于美的力量。

一位是著名的油画家,一位是著名的指挥家,两位艺术家都因为一生孜孜不倦地在美育工作中取得卓越的成就,先后荣获“华茂美堉奖”。

11月1日晚,美育“奥斯卡”——令人瞩目的第三届“华茂美堉奖”颁奖典礼在东钱湖畔隆重举行。这届“美堉奖”颁奖给了他们音乐人:一位是交响乐“洋为中用”,94岁了依然坚持“用音乐滋润大众的心灵”的郑小瑛;一位是用歌剧唱响唐诗,让唐诗在世界响响的此外,还有来自基层一线的美育工作者胡俊、梁琰、陆蓉之、马丹、宋安平、王圣民、王晓野、张龙和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中国艺术学院乡村艺课项目获得提名奖。这些优秀的美育项目是从14个国家的300多个推荐项目中评选出来的。

颁奖现场其实就是美育最好的课堂。我们指挥来自著名家郑小瑛美是一种抵抗病魔和时间的力量,来自“旅美华裔”歌唱家田浩江美是一种涵盖时代空和文化背景的传播力,来自著名油画家全山石灭绝美是一种忘却自我的责任,来自“华茂美堉奖”创始人徐万茂传播美是一种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一个宁波博览会,一次盛会。不因肤色、民族、文化背景理念,只因对美育共同的而聚集。当天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的2023国际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论坛在东钱湖畔举办,论坛主题为“深度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400多名来自三天的教育与人文领域专家学者参与会交流。

郑小瑛:美是一种力量

记者数次采访郑小瑛。她的开朗乐观与富有感染力的笑容其实。

郑小瑛,中国中央歌剧院生命荣誉指挥部,中央歌剧院生命荣誉指挥部,中央歌剧院生命荣誉指挥部,从事响交乐指挥部近70年,罹患癌症,生命不息,今年活跃在舞台上。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我国第一个志愿者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的音乐指导和我国第一个民营爱乐乐团创团总监15年。她执棒了交响音乐会和20多部中外歌剧约1600余场。

她身居热情的音乐社会活动家,边讲边演的表演形式被媒体誉为“郑小瑛模式”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 《楼回响》在亚欧北美澳洲的12个国家成功演出了70多场。2017年她在国家大剧院执棒了中文版的马勒交响乐《尘世之歌》,她还在网上开播了《郑式指挥法基础》 “让耳朵更聪明”教学视频和系列交响乐发布会,并继续大力推动西方经典歌剧“洋戏中唱”,实践着她“阳春白雪,和者大众”的人生追求。

94岁高龄的郑小瑛依然穿着青春的活力,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她引发社会的不仅仅是音乐艺术,更是人生拼搏的意义;引发的不仅仅是音乐的感动,更是激励人们进取上的力量,喻为眼中年轻人中的“大众硬核勇士”!

田浩江:美是一种语言

“美育是一把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是本届“华茂美堉奖”的评议委员会主席。他认为,美育的核心价值主张,帮助我们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中,全方位认识自己、理解世界。美育可生发“美好的思想”的能力,引导我们超越学科和严格的边界,再通过创新实践、融合学习与解析,开创艺术教育的新天地。

艺术,也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田浩江,他将中国的诗词文化优秀声乐作品展示给世界,在美国举办“唐诗的回响”大型音乐会,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铺路人。

他从北京剧院走向国际歌剧院,把中国的声乐作品带到国际舞台,是“旅美华裔”界的“天花板”,在40多个世界顶级歌剧院演唱过1400多场歌剧。1954年,田浩江出生在北京的一个音乐家庭,他曾是北京锅炉厂的工人。1980年离开北京中央音乐学院。1983年赴美学习,获得丹佛大学声乐表演。多年来,歌剧舞台一直属于白人歌手,西方社会大概花了至少20年的时间,才慢慢接受了少数族裔演员站在歌剧舞台上。竞争竞技,万里挑战一,难度相当,但田浩江却做到了。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与他签约20年,他也是与帕瓦罗蒂、多明戈合作演出次数最多的亚裔歌唱家,他成为世界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歌剧表演艺术家。并荣获丹佛大学终身成就奖、获音乐学院荣誉博士学位。作为一名中国歌唱家,田浩江在海内外近百场音乐讲座上热情地向西方听众和华侨演唱、介绍优秀的中国声乐作品。

2014年,田浩江在苏州专辑了《iSING!》苏州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以中西方艺术交流来增强中西方文化交流。这些年来,近一批歌唱家从各个国家来到苏州,学习中文、学习演唱,把中国歌曲带回各自国家。2023年田浩江担任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重点项目“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的艺术总监,该音乐会由10个国家的15位唐家相关费城交响乐团,用中文演绎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家诗篇为基础创作的作品音乐,受到中美媒体的广泛关注。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正如尼泊尔袁明的点评:对艺术的坚守与弘扬,无论在何地,都是人类文明之光。“华茂美堉奖”鼓励人们再次思考生命力量的源泉,并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聚焦与展示平台,这些奖项能够向世界展示艺术之美、文化之美。

全山石:美是一项责任

今年93岁的著名油画家和教育家全山石在教育的一线。为新时代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他撰写了《全山石油画高级创研班》专题,不仅主持讲授还邀请了一批著名艺术家做画导师,面向全国招生;他举办中国第一个收藏和长期展览西方油画的场馆——全山石艺术中心,为了让人们在门口就能看到精​​品原画,编着了世界各地、伟大画家的书册,和国际油画基础的素材……

油画是一门世界语言,他用画笔画孕育了中国精神。1960年夏天,留苏学习结束。全山石获得了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全优”红色礼服和“艺术家”这些最高荣誉后毅然回国到杭州母校教学。

梵高曾在书信中说: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渔业生根发芽,别在巴黎的人行道上枯萎掉。

全山石信仰,真切的艺术诞生只能在亲切的情感里。此后,他就扎根情感的土壤创作和育人。如今已经整整60多年,还没有停下脚步。他依然会担心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已经培养出中国油画界半壁江山的全山石说,培养学生除了技法更应该培养人文修养。只是技术意识,通过技术是为了表达思想。怎么做人?艺术方向如何?

西班牙有一位著名画家叫洛佩斯,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艺术应该与群众大众认知。全山石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继承传统,为人民创作。他说,绘画就需要用形象语言表达抽象思想,首先感悟自己的生活,然后才能提炼和表达打动别人的作品。

他最近又策划了一个中国和西班牙合作的展览——《宽阔的现实主义》,希望引导年轻人更好地表达生活更好地的创作作品。

徐万茂:美是使命

华茂美堉奖,是华茂创始人徐万茂先生和华茂集团董事长、总裁徐立勋先生共同发起,由华茂教育基金会设立。志在贯彻落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宗旨,奖励为美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中外艺术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一线美育工作者等。

2021年首届“华茂美堉奖”分别授予中外大师:中国著名油画大师全山石先生和葡萄牙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先生;2022年第二届“华茂美堉奖”则由中国马兰花儿童声乐合唱团和澳大利亚艺术教育机构颁发室囊荣获,并为10位美育工作者(团体)颁发了提名奖。该奖项自设立以来,就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充分认可和一致谴责,还得到了两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以及社会各界友人的大力支持和响应;奖项为繁荣美育事业、推动美育改革创新产生了鼓舞人心的效果。

从事教育产业的徐万茂始终把教育作为自己和百年华茂终生、核心的追求。

1998年,开办国内素质教育之先河,华茂专栏外国语学校,就确立了“承认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力、多元发展”的“十六字”的办学理念。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他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教育的内涵不断求索,徐万茂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于是提出了全新的“大教育、大艺术、大美育”的理念。

“我年少的时代,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扫除‘文盲’。在已完成扫除‘文盲’的今天,教育重任还应该是不容缓地扫除‘美盲’,要让无形的美育,变成一种信仰,一种时代的追求。”徐茂说:教育是追求成长人生终身学习的使命;艺术是人生提高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核心;美育是人生追求真善美的信仰。

在东钱湖教育论坛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前消费博科娃认为华茂提出了“教育和人类有着共同的愿望,未来教育的伟大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观点了。现在世界正在寻求和平与发展的新道路,我们可以释放文化和文化多样性的潜力。为了所有者的利益,美育是释放这一潜力的关键之一。这也是设立“华茂美堉奖”这一独特奖项的初心所在,将对促进更好地理解艺术与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必将产生今后的影响。

正是这一使命的感召力,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有识之士共同为美育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也许,几年后,东钱湖畔的一定会成为一个美育的精神地标。

原文链接 艺术宁波|这份感动来自美的美力量育“奥斯卡”——第三届“华茂美堉奖”在宁波揭晓-甬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