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王晓野

作者:

2025-03-20

大山里、田埂上、乡野间,传唱着“山里红”的故事,她让孩子成为美的创造者,带领他们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样子,也用画笔勾勒出火红的希望。她就是第三届华茂美堉奖提名奖获得者——王晓野。

王晓野/ Wang Xiao Ye   现任吉林市龙潭区第二实验小学正高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好人、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给山村孩子带来一抹希望的“山里红”

1995年,从吉林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王晓野正式成为行走在一线教学路上的美术教师。王晓野在城里任教后,仍然放不下家乡,2015年8月,王晓野放弃了城市里优越的工作环境,主动请缨,来到偏远的金珠学校支教,承担起五、六、七、八年级的美术课教学。金珠学校是由13个周边村小合并而来,很多孩子家在离学校十几公里的山村,来回要坐很长时间的校车。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

画画能升学吗?画画能当饭吃吗?刚到金珠小学支教时,王晓野面对家长的质疑,她说:“我就是山村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山沟,改变了命运。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希望能帮助那些山村里的孩子,让他们也能插上梦想的翅膀,飞得更远。”她开始了关于画画的故事。

最开始,王晓野拿出1200册2003年出版的《晓野师生线描作品集》送给孩子们,并告诉他们:“这是我学生画的,他们能做到的,你们一定也能做到。”随后从山里娃的个人习惯养成入手,引领他们从对绘画的懵懂喜欢,走向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王晓野不仅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田野,感受大自然的韵律;还亲自走进村里,挖掘能人巧匠,把他们请到教室里,让他们教导孩子;甚至带着孩子们去村民家中,去发现身边的美、乡村生活的美。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就有400多个孩子能画出像模像样的作品,王晓野的美术课在三十几个自然村里火了起来。田间地头,山村路上,乡亲们都在传唱着关于“山里红”的故事。

王晓野将教育比作是点燃火焰,她让孩子们就在这山里成为那一抹热烈的“红”。她说:“我的美术课堂教室叫‘山里红’,因为山里红是北方特有的一种水果,耐寒抗风,生命力顽强。我希望它能点染山里娃那一抹希望的‘红’”。

在课堂上,王晓野有“三不许”:“不许用铅笔,不许用直尺,不许用橡皮”,有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在王晓野看来“美术课堂上一加一绝不等于二。在这里没有对错,在这里我们可以将错就错,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切记不走回头路。”王晓野相信画的力量,相信通过一笔一画带来的自信。有个学生是自闭儿童,他总是无声地坐在那儿,表达情绪时最多是点头和摇头,王晓野发现了他,并尝试着走近他,轻轻地握着他的手去画画。渐渐地,他的眼神对王晓野不再逃避,他开始有了活力,开始用画笔画一株株蒲公英,一株株山里红……

为山里娃搭建艺术的桥梁

王晓野希望通过绘画能够让普通的孩子大胆地亲近艺术,体验艺术带来的乐趣。她说:“一位老师,最应该做的其实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前进的积极性,最大努力地让孩子们成长。”

王晓野认为教育的本位是学生,课堂就是孩子们实现梦想的乐园。她来支教后,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美术课,知道了院子里的簸箕、锄头,田野上的稻穗、蜻蜓,巍峨的远山都是可以进行艺术创作的对象。学生王畅说:“王老师没来时,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画画,王老师来了后小花小草都变得非常美好。”

王晓野知道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她就用最普通的工具帮助孩子们学绘画,一支中性笔,一个速写本,就是孩子们上课的工具。而他们的画材,就用山村里有的,像地里拔出来的萝卜、白菜,秋天的玉米、面瓜、莲蓬,透着香气的瓜子、花生、爆米花……有些画材,如水果月饼,就是王晓野带给孩子们的奖赏,画完大家就吃了。孩子们画得高兴,吃得开心。王晓野就这样把美术课融入生活中,融入到孩子们的心里。

“山里红”美术课堂生动有趣、易学易懂,让那些没真正上过美术课的农村孩子们着了迷。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画笔,把自己的家乡画得越来越美。王晓野说:“我从教20多年,但支教生活让我的艺术教育回归乡土,更加丰盈。乡村学校的自然,乡村孩子的纯真可爱,让我体会到踏踏实实做乡村美术教育,真的很幸福很快乐。”王晓野还用极简的教育技术,一个手机,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开始为全国的乡村孩子直播美术课。2018年5月,应省教育厅邀请,王晓野带领学生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活动”,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和教育部领导的接见。之后“山里红美术”的故事登上了中国教育报的头版头条,题目是《农村娃有才华》,这篇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9月开始,王晓野除了在金珠学校支教,每周还到更偏僻的村小“走教”送课。同时,她还成为全吉林省第一位参与上海互加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程的授课网师,每周五都会带领金珠学校的几个学生在美术教室做直播。截至2023年11月,山里红美术借助于网络,服务了全国17个省60个县,700多所学校,2000多个班级,30余万乡村孩子们,“山里红美术”成为中国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她创办的“山里红美术教室”微信公众号,粉丝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甚至国外。“山里红美术”为全国大量的乡村孩子触碰到“艺术的世界”提供了桥梁。

从大山走向世界的脚步

王晓野支教这些年,送别了数千名村小毕业生,其他来自新疆、甘肃、云南、内蒙古等地的小学生也都通过她的课堂触摸到了更多色彩。她不只是教会了孩子们绘画,更给孩子们带来了的希望。

“山里红美术”从乡村出发,走一路,画一路,让孩子们用美的眼睛去打量世界。描绘自然,对话世界。如今的“山里红”做着这样的实践,王晓野与她的学生们做着播撒幸福种子的使者,将他们的画作和手工艺品通过公益平台卖了出去,这些钱再变成孩子们的书包、画笔和画布,并且将“盈余”捐给其他村小的孩子。

王晓野还将政府奖励的资金全部捐给乡村孩子们,为他们出版了专属于他们的作品集《山里红美丽教室学生作品精选画册》,这本书邀请到省教研员牟云刚写序,还翻译为英文,出版到海外让世界看到中国山里娃的美术画……

随着进入“山里红美术”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王晓野也不断地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的乡村美育故事,讲述着一路播种、一路花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