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谢丽芳

作者:

2025-03-21

在那漫山遍野间,有这样一种植物,聚起来是一朵花,散开来是满天星,它就是蒲公英,谢丽芳老师让美育的“蒲公英”种子扎根乡村,并且种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她就是第二届华茂美堉奖提名奖获奖者,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女画家协会主席、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课题组项目主持——谢丽芳女士。

谢丽芳老师,1949年1月生于湖南隆回,是一位将艺术融入生命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公益活动家。她从湖南省戏剧学校舞台美术科毕业后,历任衡阳地区祁剧团舞美设计、衡阳市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长沙铁路二中学幼师美术教育等职,现任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儿童美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馆员。

谢丽芳老师在艺术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创作了《石头娃的故事》、《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等插图作品,以及水粉画《生的启示录》等。同时,她在儿童美术教育领域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出版了《儿童色彩画》、《儿童陶塑》、《儿童黑白画》及《儿童创意画》等著作,为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材和指导。

谢丽芳老师主持的“蒲公英行动”是她最重要的公益项目,该项目获得了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并被项目官员认为是最成功的资助项目之一。

“蒲公英行动”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美术教育,激发乡村儿童的创造力,传承民间艺术,促进城乡美育均衡发展。项目强调“不教而教”的教育理念,鼓励儿童自由表达,尊重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项目自2003年7月在湖南湘西启动,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参与课题实验的单位已扩展延伸至11个省、市、县和自治区的86所学校和单位,所在校点涉及13个民族。 “蒲公英行动”注重本土化,深入挖掘各地民间艺术资源,将其融入美术教育。项目注重教师培训,培养乡村美术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项目注重可持续性,通过建立合作网络,推动乡村学校自主开展美术教育。

谢丽芳老师常年行走在偏远的一线农村学校,期待把美育的种子多撒播一些。她大大咧咧又敏感细腻,对生命有至深的关怀和情致,并愿意为此付出恒久的时间和经历。她有机地融合政府、普通公众和公益机构,并建立了使其有效参与和互动的机制。现在,“蒲公英”的精神正在播向全国,推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和传承中国民间美术的意义逐渐展现。“蒲公英行动”已覆盖多个省份的乡村学校,惠及数万名儿童。项目不仅提升了乡村儿童的审美能力,也促进了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谢丽芳老师认为,美术教育应该回归到生命本体,追求儿童生命本体能力的释放。她强调民间文化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主张以民间文化润泽孩子的心灵。她提出儿童绘画要“不教而教”的观点,鼓励儿童自由表达,尊重儿童的创造力。“蒲公英行动”的核心,仍是在追求儿童生命本体能力的释放,同时这本身也是美术教育回归到生命本体的一种最好的艺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翟墨先生曾评价,“蒲公英行动”是迄今为止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历时最长的一次行为艺术。谢丽芳老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女画家协会主席。曾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2005年度萧淑芳艺术基金•优秀女艺术家奖特别奖”。

descript

她凭借其在乡村美育领域的卓越贡献,获得了第二届“华茂美堉奖”提名奖。“华茂美堉奖”旨在表彰在美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体和项目,推动中国美育事业的发展。这体现了社会对谢丽芳老师在美育领域所做贡献的认可。她被誉为“将艺术融进生命,把生命献给公益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谢丽芳老师以其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公益的执着,用“蒲公英行动”为无数乡村孩子带来了美的希望,她的贡献不仅在于艺术教育,更在于对儿童心灵的关怀和对社会公平的推动。

 

下文为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女画家协会主席谢丽芳女士在第二届华茂美堉奖颁奖典礼暨第三届东钱湖教育论坛“点亮美心”专题活动中分享的《我与蒲公英行动》。

 

蒲公英行动的初衷

听了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和澳大利亚艺术教育项目的故事,我想这两个项目对蒲公英行动,以及对所有乡村老师、艺术家等人群来说都带来了一些思考:

第一,我们应该向邓小岚老师这样真正为孩子做点事情;

第二,中西方儿童艺术教育存在观念上的区别。因此,我们在做教育的时候,都应该做如上思考。

我很欣赏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堉’从土从育,万物生长”;一句是“点亮美心”。前面几个老师的分享让我看到了他们面对孩子时由衷地发出的那种对美、对善的表达,很是令我感动。蒲公英聚起来是一朵花,散开来是满天星。蒲公英行动不是一两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团队的力量,我们致力于乡村艺术教育的推广,其实,也是在追求乡村艺术教育的公平。

descript

我特别认同无声合唱团谈到的问题,所有的孩子都享有艺术教育的权利。

我们曾在偏远的西南边陲大山里的一个村级小学,组织14个孩子画画,其中13个拉祜族孩子,他们从来没有画过画,我们为他们培训了6天的时间,期间让他们欣赏作品,并给他们讲拉祜族的创世神话,然后他们就开始着手画了。因值雨季,孩子们只画了三天,看他们画完以后我很惊讶,我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画出来的,但他们的确画出来了!

更重要的是,让我觉得就像许江老师谈到的问题,当大山里的孩子接受了艺术,他们也可以像诗一样栖息在大山里,我们的孩子是大山的孩子,也是中国的孩子,更是世界的孩子。孩子们的作品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只要有人能认真地点亮他们的美心,他们一样可以成为艺术家。

descript

蒲公英行动美术教育专项课题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探索一种可在农村民族地区实施、推广和持续的美术教育模式,以让更多乡村孩子获得美术教育机会的一个公益项目,于2002年7月在湘西启动。在艺术家与教育家何韵兰、尹少淳、乔晓光、朱靑生、何进、陈卫和、吴尚学等积极参与和支持下,这一走便是二十年。

蒲公英行动的课题背景和目标

descript

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但在当时,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育观念、教育水平、师资建设等方面都相对滞后;在“全球一体化”和现代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民间美术正逐步走向衰退和消亡,文化多样性保护迫于眉睫。我们要做的就是探索一种可在农村地区实施、持续和推广的美术教育模式,以争取让更多的儿童获得良好的美术教育,同时使我们民族多样性文化得以延续。

我们通过对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在植根本土文化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使实验点的儿童逐渐形成基本的美术核心素养与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与感悟能力。

蒲公英行动的实施过程与方法

descript

descript

descript

descript

蒲公英行动以湖南湘西为试点,创造条件开展美术课。

●第一,培训校长和教师。开展专家讲座、民间艺人进学校组织培训,让校长和教师了解和掌握课题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观念的改变。组织教师赴村寨调研民间美术及其文化含义,引导教师用文字、图片、视频进行记录,书写调研报告,进行课题实验;

●第三,建立和完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

我们刚下乡的时候,对当地的校长、老师并不是很了解,然后通过教师培训,告诉他们民间美术实际上是一切美术之源头。同时,让他们认识到为什么把民间美术引入课堂教学,一是因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二是因为乡村很多地方没有美术老师。

我们将极具亲和力的民间美术引进课堂,美术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此外,我们在课题实验中发现,欠发达民族艺术教育反而相对保护了孩子的艺术天性。

蒲公英行动课题实验的成效及推广

descript

我们在2004年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乡村儿童与民间美术交流网站,还编写过一些书籍、策划过一些展览。通过课题的实验,2006年蒲公英行动课题由7个试验点推广到11个省13个民族97个教学实验点和机构。

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就是高校志愿者行动,参与单位有首都师大、广州美院、浙江师大、中央美院、湖南师大与湖南第一师范,现在已经进入了第六期。

我与蒲公英行动的故事

我们在对老师进行培训的时候,曾不断地做儿童原生绘画的比较,目的是要确认儿童绘画具有天生的意义,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更多予以保护,然后予以激活。例如我们在埃及、非洲大沙漠里面进行的儿童绘画调查,结果发现和现在的图式是一样的。

descript

织锦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次,我们把织锦图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做。我们教他们通过坐标的形式进行转换,并对当地教师进行培训,然后进行课堂转换,孩子们的创作都是利用下午下课与晚自习之后的时间进行的。此外,这期间我们将学生围绕校园文化创作的作品转换设计成壁画,还创办了孩子们体悟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场所“非遗文化园”。

汶川大地震后的5月24日,我们走进四川与当地少儿艺委会的老师一起给部分受灾儿童上美术课,以对孩子进行心灵抚慰。我们还在长沙第一社会福利院做了一些项目。我们也在湖南女子监狱组织女性服刑人员教授油画创作。

descript

descript

descript

descript

descript

descript

descript

发现美、创造美对孩子特别重要,美术有助于儿童发展理解和辨识这种充满想象与符号世界的多种潜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来自云南多民族地区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沉浸在艺术创作中。

descript

孩子们的剪纸和水墨创作,让我备受感动,他们为我打开了一条充盈着爱意与生命力的去往想象王国的路径,也正是他们的智慧帮我构建并催生了自己的水墨系列创作《我的神话世界》,这源于我对孩子的了解,也得益于蒲公英行动。

descript

回忆二十年乡村美育的故事,其实我特别想说的一点就是:乡村孩子对美术的感受一点不比城市孩子差,他们需要的是有人点亮他们的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