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李龙梅

作者:

2025-03-21

有一位长期坚守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试图用音乐打开视障世界另一扇窗的“校长妈妈”,她开启了盲孩子们另一段美好的人生。

她就是第二届华茂美堉奖提名奖获奖者,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校长,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李龙梅老师。

李龙梅,一位在特殊教育领域深耕二十余载的教育家,现任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她用爱心和智慧,为数百名视障孩子点亮了前行的道路。2021年,她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024年,她作为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成为“教育家精神”全国巡回宣讲团成员。

2001年,37岁的李龙梅,凭借着倔强、好强、坚韧的性格,被组织选中,从一所普通小学调任至重庆市盲人学校担任副校长。从此,她与特殊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普通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李龙梅,敏锐地意识到特殊教育领域普遍存在课程设置落后、人才培养单一化的问题。如何让残疾学生更自信、更阳光、更全面,是她冥思苦想的“大课题”。她始终秉持着一个理念:盲校不是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栖身之地,而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克服身体缺陷带来的心理缺陷,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李龙梅坚持家访。10年间,她用脚步丈量孩子上学路的艰难,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受访学生近300人次,覆盖重庆30多个区县。她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我的孩子们”,孩子们在校园里听到她的声音,也亲热地叫她“李妈妈”。

一次,李龙梅带着全校200多名视障学生去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欣赏了一场交响音乐会,孩子们被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这让她萌生了组建视障儿童管乐团的想法。2011年,在李龙梅的带领下,学校成立了扬帆师生管乐团,聘请专业教师授课。为了克服视障孩子不能看乐谱、无法看指挥等困难,李龙梅动员学校34名教师加入乐团,当孩子们的“眼睛”。在李龙梅和老师们的努力下,乐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12年和2014年,两次受邀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2015年,与中国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同台演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孩子们奏响了国际残奥会会歌,被全世界看见。

除了组建管乐团,李龙梅还积极推动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她带领团队探索“视障学生生态融合教育”,成果荣获市级特等奖、国家级二等奖。她积极争取社会资源,2002年,在她的努力下,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在重庆市特教中心设立远程教育基地,为盲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

李龙梅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心他们的生活。她用“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她曾用两天时间,来到500多公里外的大巴山深处,看望家庭困难的学生小海,并义无反顾地当上了他的“妈妈”。她帮助长期尿床、被同学疏远的小林发掘音乐天赋,让他通过音乐重拾自信,考上大学。

20多年来,在李龙梅和老师们的培育下,数百名视障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他们有的在田径赛场上与普通孩子同场竞技,有的在啦啦操世界锦标赛夺取亚军,有的站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冠军领奖台。600多名学生走上社会,370多名学生考上大学,都过上了自食其力、更有尊严的生活。

李龙梅的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她当选市六届、区十九届人大代表,积极为特殊教育发声,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她还积极参与教育援藏工作,推动西藏与重庆特殊教育事业联动。

2022年,李龙梅获得“华茂美堉奖”提名奖。这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李龙梅在美育和特殊教育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的高度认可。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深刻内涵,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李龙梅说:“特殊教育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项值得我们为之毕生求索、执着奋斗的事业。”她愿意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做一束光,照亮盲孩子的人生路,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下文为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书记、校长李龙梅女士在第二届华茂美堉奖颁奖典礼暨第三届东钱湖教育论坛“点亮美心”专题活动中分享的《用音乐唤醒盲孩子对美的向往》。

 

团队因合作而最美

到过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孩子都是有视力残疾的,他们最大的缺失就是双眼不能像我们一样发现世界的大大小小。

在十一年前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举措,成立一个孩子们都很向往但在国内盲校又没有先例的管乐团。

descript

于是经过短短一个月排练,孩子们学会了第一首曲子,这首曲子非常简单,它就是《欢乐颂》,但是当三十多个老师和四十多个孩子一起在操场上第一次把这个曲子演奏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这还是管乐团的交响乐吗?

老师们、孩子们都很沮丧,其实我很欣慰,因为我发现了音乐可以带来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告诉孩子们什么是齐奏、什么是合奏、怎样才能合奏等。

随后又经过两个月的艰苦排练,合奏版的《欢乐颂》终于在校园里响起来了。大家一起分享为什么前一版和这一版有这么大的差距,我们发现了有的时候在这个小节里面声部需要突出出来,而下一个声部里面只能伴奏,然而盲孩子是用耳朵感知外界,而不是用眼睛观察,他们总想让人家知道自己,所以每一个声部都试图把自己的乐器吹到最响。

descript

在排练过程中,孩子们通过音乐慢慢懂得了最美的东西是要靠合作来完成的,这些平时在语文、数学、物理、体育等基础学科的课堂上没有办法让他们深刻领会到的东西,在管乐团通过一首曲子的排练就让他们懂得了这个道理,这让我们看到了音乐给视障孩子带来巨大变化的一个新的契机。

11年来管乐团排练的所有曲子都是合奏,在这个过程中指挥老师不用强调哪一些声部要靠前,哪一些声部要渐弱,他们都知道在演奏过程中是需要配合的。

由此,音乐让孩子们懂得了不仅需要包容还需要欣赏,合作的团队才最美。“在这个团队里面,我有牺牲,我有担当,我有包容,我有欣赏,我们就是最美的孩子!”

团队因自信而最美

随着扬帆管乐团演奏技巧越来越成熟,我们的问题也出现了。现实是所有的孩子都不能看乐谱,把谱子翻译成盲谱也很不现实,因为孩子们看不见,他们要用两只手拿好乐器,根本没有第三只手去触摸盲谱,需要所有的曲子都记在脑海里。

这个时候我们想到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让学校的老师都进入到这个团队,于是扬帆管乐团就由一半的老师和一半的孩子组成,有了老师的陪伴孩子们感觉更踏实了,而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也经历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样一种历练,所以我们这个团队变得越来越自信。

descript

2012年,我们被邀请参加上海管乐节展演,到了2014年我们正式参加上海管乐节比赛,作为100多支队伍中唯一一支既有盲孩子也有老师的团队,我们获得了二等奖中的第一名。

更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我们去北京,在音乐厅、国家大剧院、军乐厅等舞台,跟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跟解放军军乐团合作演出,和北京最好的小学的孩子们合作演出,还拥有了自己的专场音乐会,直至2021年拥有了自己的音乐厅,孩子们非常高兴,给这个音乐厅取名为扬帆音乐厅。

descript

descript

因为音乐,孩子们收获了很多,音乐让他们变得自信,音乐让他们感受到了我可以。

他们参加的所有比赛都是和健全孩子同一平台,他们没有输,他们赢了,音乐带给他们的自信心没有哪一个学科可以做到。

自信满满的他们在校园里总是洋溢着笑脸,所有到学校来参观的人都会问我一个问题:“校长,你们学校的孩子怎么脸上都流露出满满的笑容和满满的自信?”我说:“是因为音乐!”

去年在参加重庆市比赛的时候,管乐团获得了重庆市乐器专场比赛一等奖。

△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演奏冬残奥会会歌《未来赞美诗》

最终管乐团的孩子们自信满满地走上了2022冬残奥会的舞台。还记得从2月21日开始进入国家体育馆排练,我们每天晚上都会排练到很晚,最后一个离开鸟巢的队伍一定是我们和国旗班的叔叔们。

descript

团队因共生而最美

在过去十一年里,音乐给学校带来了很多变化,乐团带动了其他的社团,孩子们变得自信、阳光,很多孩子走进了大学,也有一批孩子走上各行各业的岗位,整个学校也因为自信而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descript

descript

我校扬帆啦啦操在世界啦啦操锦标赛中保持着亚军这一好成绩,合唱团荣获全国一等奖,手工组、美工组,跳绳队、田径队、游泳队在全国、全市都享有殊荣。

不仅如此,还有一大批心灵美的孩子脱颖而出,王紫涵获“2022重庆市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吴浩屿获“2022重庆市十佳少先队员”,他曾在“2021年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当中一举获得亚军。

descript

音乐为孩子们开启了接触美、认识美、了解美的最好的一扇窗,孩子们不仅可以拥有音乐之美,还可以拥有体育之美、学习之美、心灵之美。总而言之,所有的盲孩子都因能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而拥有成长之美。

作为全市最好的教师团队,音乐不仅让我们给予了这些孩子们帮助,更让我们获得了更好的认知,这个认知就是因为音乐改变着学校,凝聚起砥砺前行的巨大力量,迎难而上,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就能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人生出彩的机会。

descript

为残疾儿童的心灵播下美的种子,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感知力,提升审美情趣,不仅能有效发掘残疾孩子的潜能,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自信心,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心理健康,更能让残疾孩子拥有认识美、了解美、享受美,乃至拥有美、创造美的机会,让残缺的生命绽放精彩,向社会传递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