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在茫茫戈壁滩,有着这样一位“戈壁精灵”,常年往返戈壁大漠,只为用“跳舞”这样一种形式,健全孩子们的人格内心。
她就是第二届华茂美堉奖提名奖获奖者,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甘肃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金淑梅女士。
金淑梅老师,一位在27岁才开始学习舞蹈,51岁时考取舞蹈13级,并连续七年扎根西北,义务为留守儿童教授舞蹈的退休教师,用她的人生经历和实际行动,诠释了美育、教育和公益的深刻内涵。她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精神面貌,更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金淑梅老师的故事,始于甘肃玉门市,这片位于河西走廊戈壁腹地的土地。在那里,许多村民为了生计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一些孩子渐渐迷失了方向,成为了所谓的“问题少年”。看到这些孩子们的现状,已年过半百的金淑梅老师毅然决定投身于志愿服务,她希望通过舞蹈,为这些孩子们传递爱和希望,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找到人生的方向。从2013年开始,金淑梅老师带领着她的志愿者团队,义务为留守儿童教授舞蹈。这一坚持,便是整整七年。在这七年间,她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她带着孩子们多次登上央视舞台,还到香港、兰州等地演出,让曾经的“问题少年”变成了“校园明星”。
“通过舞蹈这样的形式,让他们热爱校园。通过去外面演出,让他们获得了尊严,赢得了自信,让他们有了理想。所以舞蹈对孩子们是一种陪伴,也是一个桥梁,是爱的桥梁。”金淑梅老师如是说。她深知,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爱的传递。四川大学教授,得觉学派创始人,中国著名心理学家格桑泽仁老师,对金淑梅老师的公益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金淑梅老师将关注点放在了这些缺少关爱和归属感的孩子身上,用舞蹈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生命之火。她用“不务正业”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团队意识,用母爱般的柔情,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
金淑梅老师的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自己也曾表示,为了这些孩子们,她可以哭,但是绝不放弃。她用自己的坚持和付出,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尊重,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她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志愿者”、“中国好教育十大年度人物”、“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她的事迹也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舞蹈杂志》等媒体报道。金淑梅老师的公益行动,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也推动了乡村美育的发展。她主动承接了中国舞蹈家协会推行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让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艺术教育。她探索形成了可复制的乡村学校舞蹈教学模式,自编教材,编排出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组合,并把舞蹈零基础的文化课老师培养成志愿者。如今,300多所学校的学生在跳金淑梅老师团队编排的舞蹈,10万名西部贫困地区儿童受益。
金淑梅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以舞育人、以文化人、以德立人”的教育理念。她用“爱”泡出来的舞蹈,引领孩子们走出荒村,走进城市,登上大舞台,让他们在生命中盛开艺术的鲜花。她希望有更多的身影出现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用舞蹈和文化的力量去浇灌这些贫瘠的土地,让每一朵花都能在阳光下绽放。
金淑梅老师,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酒泉市小白杨舞蹈学校校长、舞蹈高级讲师。她用舞台点燃了留守儿童心中的梦想,用舞蹈影响转变了当地群众的落后观念,用大爱和坚守扛起了扶贫扶智的责任和担当。她将“赏识教育”做到极致,只要孩子们有一点滴进步就表扬,用“爱”泡出来的舞蹈,引领孩子们走出荒村,走进城市,登上大舞台。金淑梅老师的故事,是一曲动人的美育之歌,也是一幅温暖的教育画卷。她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乡村教育的典范,也为我们指明了美育、教育和公益的未来方向。
下文为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金淑梅女士在第二届华茂美堉奖颁奖典礼暨第三届东钱湖教育论坛“点亮美心”专题活动中分享的《以舞育人 用爱点燃乡村孩子的梦想》。
我来自甘肃省酒泉市,十多年前,我承接了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推行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这样一个文化惠民的公益项目,在大型政论片《必由之路》中有一些关于我的报道。
《尕尕乐》的故事
一开始,我就选择了最偏远最落后的移民乡村,那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疏于管教。我多次向农村学校的校长申请,要给我挑选全校最调皮捣蛋的“问题孩子”,我想通过舞蹈改变他们。当65名所谓的“问题孩子”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崩溃又绝望,他们连队都站不好,更别说学舞蹈了。
我就用20%的精力给他们教舞蹈,用80%的精力为他们励志,只要他们有0.01的进步,我就为他们鼓掌喝彩。这样,孩子们由于先接受了我,而后接受了我的舞蹈。
2015年,我带着这群“淘气包”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我们的舞蹈《尕尕乐》获得了第一名。
《爱的呼唤》赴香港演出
我接下来分享另外一个移民乡的故事。我在一次教舞蹈的时候,突然发现大柱子后面藏着一个脚有残疾的孩子,他尽情地、陶醉地舞动着他的上半身,看到一个残疾孩子都这么热爱舞蹈,我非常感动,并专门为他编了一支舞蹈《爱的呼唤》。
2016年,我带着第二批“淘气包”、背着残疾孩子到了香港慰问驻港部队演出。
十年公益路的体会和感受
多年的乡村美育之路带给我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为乡村孩子付出多少都值得。
我是一个从事四十年舞蹈教育的老师,乡村出生的我,小时候差一点与学习失之交臂,因此我对农村孩子有特别深厚的感情。
在乡村美育之路上,不管多苦多累我都能克服,然而最让我委屈的是各种质疑的声音,这些杂音让我几度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当我看着那一双双渴望的目光,我觉得我是在做一件对的事情,所以我问心无愧!
第二,持续推进金淑梅“爱的舞蹈”二八定律育人。
我用20%精力为孩子们教舞蹈,用80%的精力为孩子们励志。我为他们买书、发奖状,请他们吃烧烤,对他们进行家庭慰问,带他们出去演出打开眼界,用多种办法去温暖和感动孩子们。
第三,植根于本土才能服务本土。
我主张全校的孩子们学跳舞,农村孩子人人都有跳舞的权力。但是我势单力薄,我就把农村学校的文化课老师培养成了和我一起战斗的舞蹈美育志愿者。现如今有600多名老师成为志愿者,有两百所学校,有十万多名孩子受益于金淑梅“爱的舞蹈”。
第四,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乡村美育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时候强调:“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
我来自敦煌文化的故乡,我开发的敦煌舞教程,就是要让高雅艺术走下神坛普惠大众。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和他们的变化,我都倍感欣慰。虽然我今年已经59岁了,但以舞育人,是我毕生无怨无悔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