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他是安塞腰鼓非遗传承人,他用坚守与创新将这一黄土文化瑰宝融入校园,培养出一代代热爱传统文化的少年。
张雄胜:第四届华茂美堉·文化传承专项奖获得者,全国中小学体育树人创新杰出教师,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传承人,陕西美育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小学精品课程(安塞腰鼓)负责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体育教师。
在陕北的黄土地上,鼓槌敲击之间,雄浑的节奏与舞动的身影勾勒出一幅传承千年的文化画卷。而在这片厚重的黄土之上,一位普通的基层体育教师,用行动讲述着非遗传承的故事。他就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的体育教师张雄胜。
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延安人,张雄胜对安塞腰鼓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从孩童时期聆听黄土高原上的悠远鼓声,到长大后带领学生们将安塞腰鼓的震撼之美搬上更广阔的舞台,他的每一步都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安塞腰鼓,这项黄土文化的艺术瑰宝,不仅是陕北精神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硕果。而张雄胜的努力,正是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它成为青少年美育的重要载体。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张雄胜深知,作为非遗的守护者,他的使命不仅是传授技艺,更是让学生从中体悟到生命的韵律与文化的自豪。
2008年,张雄胜正式接过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安塞腰鼓传承的“接力棒”。彼时,他面临的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敲鼓,更是如何让这项古老的艺术走进现代教育。
“以普及促传承,以传承带普及”这是张雄胜的教学思路,在他的课堂上,安塞腰鼓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艺表演,而是融入了音乐、体育、美术等多学科的美育实践。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习基本的动作与节奏,还通过讨论安塞腰鼓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课外,他组织学生进行腰鼓编排与表演,通过校内外展示活动,让学生从中找到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张雄胜深知,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只有融入现代教育体系,才能焕发出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他编写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包括《安塞少儿腰鼓》和《安塞少儿腰鼓教学设计》,为非遗进校园提供了标准化的新教学指引。这些教材,既包含了细致的动作分解,也有理论与文化知识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技艺的同时感受到黄土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因为这些教材,安塞腰鼓的传承从地方特色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为非遗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其成功经验为其他非遗项目的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非遗不应该是历史的陈列品,它需要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活力,才能真正“活”起来。为了让安塞腰鼓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张雄胜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到校内联赛,从课间操练到校外展示,他用一系列多样化的形式,让安塞腰鼓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课堂之外,他还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比赛与表演。在他的指导下,安塞腰鼓队多次登上国家级的舞台,成为陕西教育与文化结合的典范。学生们敲出的不仅是鼓点,更是黄土地的豪迈与青春的律动。这种实践式的美育教育,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技艺,更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中培养了协作精神、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在“讲述中国的美育故事——华茂美堉专项奖获奖人事迹报告会”上,张雄胜提到,以鼓育美,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以鼓启智,就是开启学生的智慧;以鼓润心,就是通过安塞腰鼓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育的核心,不仅在于技艺的传授,更在于情感与精神的塑造。张雄胜的安塞腰鼓教学,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敲鼓,更让他们通过艺术找到内心的力量。
击鼓而歌,其声铿锵;敲击黄土,生生不息。张雄胜带领学生排练的腰鼓节目,动作刚劲有力,节奏铿锵明快,既有传统的质朴,又融入了现代的创造,展现了安塞腰鼓的多样化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他还注重通过体验式学习唤起学生的文化兴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情感与精神的深度交流。
这种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教学方法,也让他获得了诸多认可。他主持的《安塞腰鼓课程》被陕西省教育厅认定为陕西省中小学精品课程;在中小学艺术展演中,他的案例多次荣获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他的努力,使安塞腰鼓成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的一张亮丽名片,更让美育实践有了鲜活的样本。
在张雄胜看来,安塞腰鼓的传承,不能仅停留在对传统动作的复刻上,而是要不断注入现代化的元素,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此,他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将安塞腰鼓与现代体育、舞蹈相结合,尝试对动作进行改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
他提出的“学、练、赛、展、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在操场上实践,还通过校内外比赛与展示,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表现欲。在他的努力下,安塞腰鼓不再是地方古老艺术的孤本,而是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美育动能。
安塞腰鼓“学、练、赛、展、演”
这种“活态传承”的理念,也让安塞腰鼓从乡村走向城市,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在央视的节目中,在国家级的艺术展演中,张雄胜带领的学生们一次次用鼓声讲述黄土地的故事,展现非遗的魅力。
教育的根本,在于塑造人。张雄胜的安塞腰鼓教学,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敲鼓,更学会了欣赏与创造。他始终坚信,美育的力量,不仅在于培养艺术技能,更在于唤醒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的每一次击鼓,都是一次情感的释放;每一段旋律,都是一次美的浸润。孩子们通过腰鼓,感受到黄土地的生命律动,体悟到文化的传承力量。这种浸润式的教育,让孩子们在艺术中学会了专注、坚韧与合作,也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文化的底蕴。
“以鼓健体,以鼓育美,以鼓启智,以鼓润心。”这是张雄胜对安塞腰鼓美育价值的最好诠释。
从延安到全国,从黄土地到广阔舞台,张雄胜用他的坚守与创新,为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努力,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历史的深处走向现代教育的前沿,成为美育实践的典范。
张雄胜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教育与时代的故事。他用安塞鼓声奏响了孩子们青春的旋律,用美育点亮了非遗文化的光亮。在未来的路上,我们相信,他会将安塞腰鼓传得更远、更久,他也定会继续追逐美育的梦想,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