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宋安平

作者:

2025-03-21

从小小的地方出发,到大大的世界逐梦,被孩子们爱着的“大胡子爷爷”带着他们,试图走出因为留守而孤独的乡野。他就是第三届华茂美堉奖提名奖获得者——宋安平,用木刻刀与版画故事,与大山里的孩子们一道,共同描述着一个关于未来人生与希望的美梦!

宋安平/ Song An Ping  原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安康市藏一角博物馆“安康儿童版画教育活动基地”负责人。 

让美育服务于偏远山区儿童

1975年,宋安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被分配在安康市汉滨区文化馆从事公益文化服务工作。他常常免费辅导儿童画,特别是辅导残疾人美术创作和聋哑儿童版画,并经常深入农村免费辅导农民书画。1976年12月,他转场到宁波奉化当海军,不仅培养了有担当、不怕苦的军人气质,还激发了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创作油画作品入选上海市庆祝建国30周年美展。

1980年,宋安平“退伍不褪色”,重新回到安康,扎根于汉滨区文化馆,继续公益文化服务工作。他辅导聋哑儿童版画多次在国际国内展览中获奖,被誉为“艺术助残拓荒人”,1991年获得中宣部等八部委表彰,被授予“全国助残先进个人”。

从2013年开始,他选择“退休不退岗”,更是把自己的奉献定位在偏远山区,提出了“乡村儿童美育再服务、公益文化小康再行动”的目标任务,用公益行动拓荒、播种、耕耘,培育留守儿童,用扶文扶志打好留守儿童的精神根基。他还身体力行,日复一日地行走在大山里,奔波在乡村文化教育的道路上。

在宋安平看来,版画是桥,是连接梦的桥。他说:“我想让孩子们知道,有一种艺术形式叫木刻版画,可以用画笔和刻刀留下自己的梦想、感受生活的美好。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大山里面,却有着走出大山的梦想,留守儿童有着与亲人团聚的渴望,他们拿画笔、刻刀当玩具,在纸上、在版上,把自己的情感和心里真实的想法都能表现出来。”就这样,退休后的宋安平以版画为切入口,数十年如一日陪伴着山区的孩子们。

多年来,宋安平先后深入安康市5个县28所小学、幼儿园、农户美术兴趣小组辅导绘画。通过开展乡村课堂,让孩子可以在山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木刻版画的创作、戏剧人物的水墨画、剪纸等等。此外,宋安平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培育50多名基层非美术专业教师,使他们成为美术骨干教师,承担教育教学任务。即使没有经费、没有报酬,甚至常常需要自掏钱包,宋安平也毫无怨言,反而乐在其中。

用艺术温暖乡村孩子们的童年

“大胡子爷爷来了,大胡子爷爷来了……”这一声声大胡子爷爷是孩子们对宋安平的爱称。2013-2023年这十年里,宋安平碰到最多的便是留守在山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环境的封闭让这些山里孩子们逐渐不善于表达,慢慢地将自我封闭,而宋安平带来的艺术正是打开封闭世界的钥匙。

多年来,宋安平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周有三天都会坐老班车,赶在八点上课铃前到达乡村学校与孩子们汇合,一起学画画。“现在我身体没啥问题,吃得饱、干不乏,还能再发一点‘光’,继续在乡村当一个文化播种者、耕耘者。”68岁的宋安平这样说道。有一次,宋安平在大竹园小学上课,他正对孩子们挨个进行辅导,当问到一个小女孩妈妈在哪里时,小女孩低着头没有作答,他又问了一遍,小女孩这才抬起头轻声地说:“我没有妈妈……”宋安平眼睛一下子湿润了,他问:“你想妈妈吗?”小女孩果断地点了点头说:“想!”随后,他递给小女孩一张纸让她画出自己想妈妈的画面。

在他的辅导下,小女孩完成了一幅名为《我想妈妈的时候》的木刻作品,画面上小姑娘坐在山坡上望着天上的月亮,月亮里面是她和妈妈拥抱在一起。之后这幅寄托着对妈妈的思念的作品入选第二十届全国少儿版画展并获奖。

还有一个12岁的小女孩让宋安平难以忘怀。女孩的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也远在镇上打工,每天要很晚才能回家。因此,小女孩每天要肩负起照顾妹妹和弟弟上学的责任,还要负责做饭、喂猪等家务活。宋安平得知后,常去给他们姐弟三个辅导画画,孩子们相聚在土墙堂屋的微弱灯光下画画时,笑得格外开心。姐姐和妹妹先后两次参加全国少儿版画展览,让山里孩子有了获得感,幸福感。

孩子们的版画作品,无论是竹林、田野、村落,还是在厨房做饭的农妇、在灯光下读书的孩童,都充满着浓浓的乡村气息,粗犷画面中饱含着细腻的笔触,黑白线条中彰显出丰富的情感。“每一幅画中都有一个故事,许多画放在一起,仿若是一个童心的世界。”宋安平如是说。这些被艺术点染后的情感也在支撑着宋安平不断地走下去……   

美堉花盛开  硕果满山红

宋安平认为美育应该把创造美的权利交给孩子们去实践。他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叙事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还能够提升以美育人的核心素养,从而让乡村儿童美起来、成长起来、幸福起来。

就这样,宋安平一路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而孩子们也热爱着宋安平。在宋安平的帮扶与激励下,孩子们不断学习进步,用刀笔表达纯真与对艺术的爱,创作了数以千计的儿童画作品。宋安平把安康山区小学校逐渐打造成全国少儿版画教育活动基地,带领乡村儿童走进都市,在安康市藏一角博物馆举办乡村儿童的国画、版画、剪纸作品展览。

孩子们的作品先后参加北京、上海、江苏、重庆、湖南、广东、海南、辽宁、黑龙江、陕西举办的全国少儿绘画、国画、版画大型展览及国际少儿美术展、中日儿童版画展等活动,荣获各类展览奖项800余次,宋安平也多次荣获组织奖、指导老师奖。此外,还有数百幅乡村儿童作品在国际、国内多次获奖。宋安平带领着他们到中央美院、西安美院、重庆磬溪版画院等地参观学习和领奖。让乡村留守儿童飞越大山看世界,自信自强创造人生美。

画英雄,学英雄,传承红色基因,夯实美育根基。宋安平说:“我们的艺术是有思想的,不光是成人画有思想,儿童画也有思想,这就是我们从小培育优秀少年儿童的关键。”

自2020年起,“红色乡村儿童国画夏令营”正式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活动特邀宋安平老师与安康本地书画家陪同农村学校及市区周边学校的部分孩子们一起,在三到四天的时间里,同吃、同住、同观察、同实践,通过采风、创作、辅导的形式,打开孩子们的国画兴趣“大门”,鼓励孩子们在观察中入门、在实践中提升。结业后还将优秀儿童国画作品选送参加全国儿童画展。

夏令营活动一经发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如今已成了大家交口称赞的乡村少年儿童文化素质教育品牌活动载体。

乡村要振兴,美育再行动。宋安平了解到山区留守儿童的孤独远远大于贫困带来的困扰,于是,他多次组织留守儿童集体到安康城区参观艺术馆、文化馆、博物馆,举办留守儿童优秀木刻版画巡回展览,让画作在多个乡镇小学展出。宋安平与他的美术工作室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举办一个“我和我的孩子们”美术作品展,用师生作品汇报扎根10年的美育成果,向打工的爸爸妈妈汇报,向所有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的好心人汇报。展示新征程下乡村儿童美育的新故事,讴歌新农村命运共同体的新气象。

小作品、大美育;小单位、大作为。宋安平用版画沁润美心,用美育点亮山里孩子的艺术梦。他说:“只要你有信仰、梦想,只要你能够坚持,你就是胜利的!”他辅导过很多学生,有的考上了名牌大学,有的成为儿童美术教育家,有的成为高等院校的教授……这都是他们奋斗的结果。教学相长,宋安平也一直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他的作品也参加过全国美展,不少作品被上海美术纪念馆等单位收藏,还有的作品入选中国版画60年选题集……

宋安平的感人事迹不断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中国文化报曾撰写《艺术助残拓荒人——宋安平》一文宣传他的先进事迹,并收录在《群星灿烂》一书,中国文化报记者秦毅撰文《“大胡子爷爷”与大山里的孩子们一起编织艺术梦》,介绍了宋安平敬业奉献的乡村生活故事。

如今,宋安平与山里孩子们继续走在追求美的阳光大道上,与时代一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美人美己,美美与共。“我相信,未来的中国农民是最可爱、最美的人。”宋安平说。